特应性皮炎科学护理指南:病友互助+日常管理,重塑皮肤屏障

一、疾病概述与核心特征

疾病定义‌:

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,常合并过敏性鼻炎、哮喘等特应性疾病‌

典型表现为皮肤干燥、剧烈瘙痒及对称性湿疹样皮损‌image.png

病程特点‌:

婴儿期(面部红斑、渗出)→儿童期(肘窝/腘窝苔藓样变)→青少年/成人期(躯干/四肢干燥肥厚)→老年期(泛发红皮病)‌

中重度患者年复发率高达9-11次,需长期规范管理‌

二、阶梯式治疗策略

基础治疗‌:

洗浴‌:水温32-37℃,时长5-10分钟,使用pH5.5-7.0弱酸性清洁剂‌

保湿‌:全身每周用量儿童≥100g、成人≥250g,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‌

药物干预‌:

急性期: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/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控制炎症‌

慢性期:口服抗组胺药缓解瘙痒,生物制剂靶向阻断IL-4/IL-13通路‌

三、日常护理四维方案

洗浴管理‌:

每日或隔日盆浴,避免搓揉皮肤,沐浴油可加入水中增强保湿‌

擦干方式:轻拍代替擦拭,保留皮肤表面微潮状态‌

环境控制‌:

室内温度18-22℃,湿度40-60%,每周除螨除尘‌

衣物选择纯棉材质,禁用含荧光剂洗涤剂‌

饮食调节‌: 避免饮酒、辛辣食物,婴幼儿谨慎规避牛奶/鸡蛋等高风险致敏原‌

记录饮食日记,疑似过敏食物避食4-6周观察反应‌

心理支持‌:

夜间瘙痒影响睡眠时,采用冷敷或冥想缓解焦虑‌

家属避免责备搔抓行为,可通过游戏转移儿童注意力‌

四、病友群互助行动建议

经验共享‌:

药物副作用应对(如激素依赖恐惧)‌

各地医保政策/特需门诊挂号攻略‌

联合行动‌:

组织线上皮肤科医生直播答疑‌

推动公共场所设立无香氛休息区‌